|
詳細新聞
缺乏固相萃取儀氮吹儀的嚴格把關中藥材頻陷“質量門” |
閱讀次數:6050 發布時間:2013/7/8 9:15:39 |
中藥材頻陷“質量門”。繼硫磺熏蒸、重金屬超標后,“國粹”中藥材又被指存有“農藥殘留”的問題。該事件緣于綠色和平組織日前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直指我國同仁堂、云南白藥、天士力、九芝堂等九大知名中藥品牌企業的中藥,超七成被檢測出含有多種農藥殘留。與歐盟的農藥殘留標準相比,部分樣品農藥殘留超標數十甚至達數百倍。 事件一經曝出,立即引起了各方的關注與熱議,多數人紛紛將矛頭指向了中藥生產企業,指責藥企在藥材品質管理方面存在缺陷。 對此,中藥生產企業表示也有話說,某上市公司負責中藥GAP標準的人士就透露到:“由于很多高毒農藥早就不許使用,一般藥企進料時也就檢測重金屬含量和普通農藥殘留。不可能每種物質都做檢測。而且我國沒有指定專門的中草藥農藥殘留檢測標準,企業一般按照農作物的農殘標準進行檢測。” 綠色和平食品與農業項目主任王婧也表示,由于新版《國家藥典》對大多數農藥并無限量規定,藥材批發商或者藥企在購入藥材時很少對農藥殘留進行檢測,因此富含農藥殘留的中藥材很容易進入流通環節。 據了解,目前國家藥典中只對甘草和黃芪兩種中藥材的農藥殘留進行檢查的規定,且檢查的種類只有六六六、滴滴涕和五氯硝基苯三種。大量在生產環節使用的農藥都未收錄其中。去年10月,國家藥典委員會對農藥殘留限量標準征求意見,但也只增加了對人參、西洋參藥材和飲片的農藥殘留檢測項目,要求限量的項目不到10種農藥,而我國目前使用的農藥種類多達600余種。 不過,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信息中心副主任賈海彬已透露,目前相關的中藥材農藥殘留標準已在起草中。國家藥典委員會首席科學家錢忠直也表示,《中國藥典》正在積極研究制定符合中藥材特點和中國實際情況的農藥殘留標準,目前已研究建立了300多種農藥殘留檢測方法,與上比沒有差距。 綜合上述媒體報道信息分析,中藥制作過程正在由之前的原始采集轉化為集中種植方式,從而引發農藥殘留的問題。在標準制訂方面,中藥一直與食品相關農藥殘留標準脫節,各成體系,并且建設速度滯后。此次中藥農殘風波,對中藥這一民族瑰寶將造成不小的聲譽損失,也將倒逼相關機構加快對中藥農藥殘留的限量標準建設以及檢測方法的研究?紤]到中藥原藥檢測的量大面廣特殊性,相關法規標準以及分析方法的研究,將促進食品農殘專用快速檢測儀器企業開發相對應的專用儀器或研究檢測應用方法。 | 摘自:儀器信息網 我公司用于此類分析的產品: USE系列固相萃取裝置,UGC系列氮吹儀,UVS系列漩渦混勻器,固相萃取柱 |
|